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8月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台湾第一男模高以翔猝死!我国每年54万人猝死。。

来源:网络汇编


刚刚在群里看到有网友在说“高以翔”去世了,我原本以为是谁又在传谣言呢。毕竟高以翔现在正是壮年,才35岁的他怎么可能去世。结果小编去网上搜,这条消息直接登上了热搜。



11月27日的凌晨,在浙江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的高以翔在一个跑步项目中晕倒了。现场尽管医护人员给他做了心肺复苏,随后第一时间就把他送到了医院。在节目现场还有陈伟霆和黄景瑜,在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都在祈祷能够没事。


不过,就在上午十点49分,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应磊、王波报道,核实了高以翔在浙江宁波录制节目时发生意外,最后抢救无效,猝死。


相信看过《康熙来了》的人都知道,高以翔曾经是台湾的第一男模。最初在内地并不火,近年由于出演电视剧《遇见王沥川》而被大家熟识,在内地人气也相当火爆。最早,进军内地是他与黄渤一起出演的电影《101一次求婚》,他的表现就很抢眼。


高以翔曾经被誉为“台湾第一美男”,经常获得很多帅哥排行榜的冠军。他也曾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在内地出演了《遇见王沥川》之后,他也曾是很多人心目中完美男友的代名词。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惋惜。网友山石石评论到:2019年整个年会拥有记录到我最讨厌的一年榜首。网友ZcwNly:他可是和王沥川一样温柔的男人啊!!老天怎么忍心怎么舍得让他离开我。网友贾富贵家的小仙女_:才35岁啊,又高又帅演技又好,真的可惜了啊。


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愿逝者安息!



我国每年54万人猝死,很多都是年轻人!

“悲痛!武汉市汉阳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春鹏夜班抢救病人后,猝死在值班室。年仅30岁!”近日,武汉一医生猝死的帖子在朋友圈刷屏。


事发时,周春鹏当值夜班,当夜救治了6名患者。凌晨2时25分,护士发现周春鹏躺在床上没有意识,瞳孔散大,没有呼吸、心跳,已测不到血压。在2个小时的抢救里,11名医护人员不间断进行心脏按压,累到精疲力竭也不敢停下。然而非常不幸的是,凌晨4时26分,周春鹏的心电图为一条直线。


医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周医生发现时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无法判断具体死因,怀疑与心脏性猝死有关。

近年来,不少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我们而去,究其死因,很多为心脏性猝死。


10月1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教师赵艳云在华中科技大学旁听课程时突然心脏骤停,不幸去世,年仅35岁。


近日,浙商证券一金融研究员在睡梦中猝亡。周五晚上九点,他回家以后说,自己很累。太太8点醒来,发现他身体已凉,送医抢救无效,年仅36岁。


湖南小伙熬夜看球猝死,年仅28岁……

尽管最近几年,熬夜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但依旧无法阻挡年轻人习惯于晚睡、熬夜的步伐。加班、学习、娱乐、失眠……不睡的理由各不相同,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熬夜已成为国人生活 “新常态”。 


此前,《全球睡眠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上床睡觉的时间为0点32分。深夜成为不少年轻人难得的休闲放松时段。虽然0点以后才算深夜,但从内分泌角度来说,23点后睡觉就算熬夜。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主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每年高达54.4 万,位居全球之首!


张澍教授表示,心脏像汽车一样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油路,一条是电路,大多数人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等“油路”问题很了解,但对心律失常等“电路”问题认知却不够。


警惕心脏“电路”出问题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冠状动脉等血管负责给心脏供血,如果冠脉缺血,就像汽车没油了,心脏肯定无法正常运转。而电路掌管了心脏的跳动规律,如果发生心律失常,心跳过快、过慢,没有规则,同样会出大问题。


心室颤动发生时,心脏实际上不能射血,而脑缺血到一定程度就会晕倒。如果心脏停止射血达5分钟以上,抢救成功的机会低于20%。


近些年,中国心律失常患者在不断增加,据估算,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有2000万。张澍教授介绍,其中房颤患者约1000万,室性心律失常差不多有几百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脏性猝死,发作前常没有征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患者会在1个小时内死亡,抢救成功率不足1%。



普通人预防猝死记住这三点



1. 不要过劳:人的身体负荷有限,心脏承受能力也有限,不能过度劳累。


2. 及时就医:现在有些人觉得看病很麻烦,心脏不舒服不一定会去看医生,有时候会耽误诊治。


3. 尊重医嘱:很多人相信一些偏方,譬如哪个穴位按一按心脏病就好了。一旦有心血管疾病必须接受正规治疗,如果有房颤(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去处理,脑卒中发病率就会增加,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不及时诊治,就可能成为猝死的高风险人群。


高危人群可植入ICD预防猝死



心脏性猝死难以治疗,高风险人群的前期预防是关键。据研究,在心脏功能严重下降(心脏射血分数低于35%)的情况下,有四类患者猝死风险会大大增加:

  • 频发室性早搏患者

  • 短阵室速患者

  • 曾发生过晕倒的患者

  • 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5%左右的患者


为此,张澍教授提出了“1.5级预防”的概念。“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级预防(心功能下降,EF小于35%)的基础上,如果再有上述四个指标当中任何一个,就更应积极为其植入ICD,最终让这些患者受益。”


ICD是一种植入体内的自动除颤器,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当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就能够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从而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


大量研究证明,植入ICD是目前临床预防心脏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方式。


“美国一年要植入20万台ICD,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五倍,一年却只做3000-5000个台。”张澍教授痛心地说,“我们呼吁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及时植入ICD,因为它确实是可以救命的,而生命是无价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